首页 >>精彩活动
守护健康,预防先行---南京嵩山路幼儿园教职工安全急救保健知识培训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5-13 16:10:53.0

    为提高我园教职工人员的救护意识与应急救护能力,保障幼儿及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增强我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达到及时救治、保障生命的目的,我园特邀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徐老师来园开展安全急救保健知识讲座活动。


急救知识

     生活中总有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气管异物梗阻、心脏骤停……面对大大小小的意外,你知道如何正确急救吗?下面的急救知识,只为关键时刻能“救命”,请您查收!

异物卡喉

采取“海姆立克法”

CPR(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1.判断意识儿童(1岁至7岁):拍打双肩,呼唤:“宝宝,你怎么了?” *婴儿(年龄<1岁):拍打脚底板 。*如无反应,为意识丧失。



2.检查呼吸判断呼吸:10秒。



无呼吸,呼叫帮助,拨打急救电话120。


3.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儿童:触摸颈动脉或者股动脉。


4.心肺复苏步骤——胸外外压(C)
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两手重叠,以掌根接触胸骨下段,手臂垂直胸壁向下按压,按压深度5-6cm。频率为100-120次/分。

5.心肺复苏步骤——开放气道(A)仰头提颌法(无颈部损伤):左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发迹,向后施加压力,右手中指、食指托起下颌,向上向前托起, 使患儿头后仰,畅通气道。

推举下颌法(颈部损伤):双手从两侧托起患儿的双下颌,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

6.心肺复苏步骤——人工呼吸(B)
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清除口腔分泌物,仰头提颌法,口对口吹气。按压的比例,即呼吸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一般做5个循环,再次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恢复。

7.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生命的价值无法估量,急救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本次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了教职工在黄金救援时间的自救互救能力。相信经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遭遇突发危急状况时能够提供有效的救助,识别心脏骤停并勇于实施心肺复苏,用双手拯救生命,捍卫健康,为师幼的生命安全保驾。( 供稿:王晓夷   编辑:王艳君   审核:马静